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

金管會首度揭露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8大重點,分3年打造更友善的FinTech發展生態圈

活動期間  2020-09-04    點閱次數  1389


金管會在8月27日正式對外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以普惠、創新、韌性、永續4大目標;以及,聚焦功能及行為監理、科技中立、友善創新等3大推動原則;並從8大面向推動,包括了單一窗口溝通平臺、資料共享、法規調適及倫理規範、能力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園區生態系發展、國際鏈結、監理科技等。


近年金融科技發展快速,為協助金融機構以及FinTech新創團隊排除發展金融科技所面臨的困難,並且提供必要協助。因此,金管會彙整了生態系參與者的觀點與建議,同時,參考當前國際金融科技趨勢,統合我國目前發展金融科技所需專注的領域及實際需要,研訂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作為未來3年推動的依據。

金管會訂定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的目的在於,希望解決市場參與者的共通痛點。像是業者反應,金融科技服務跨域、跨界,需要單一窗口協助;或是業者各自蒐集建置資料無效率;法規分業管理,無法順應變化;又或者是金融科技人才不足;行動身分識別待普及與互通;新創團隊缺少國際資源與宣傳;監理科技要一起發展;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太小,功能要更強大等,來自業界最真實的聲音。

因此,金管會希望,藉由這套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形塑友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系,促進相關服務或商業模式的推出,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可及性、使用性及品質。並將以3年為期分階段推動,並每年進行滾動式檢討。

金管會也解釋,在3大推動原則的第一點:功能及行為監理,是指將金融監理思維框架將由以往金融機構別(銀行、保險、證券)管理導向,轉化為功能及行為導向,做相關法規調適與法規引導,鼓勵金融機構跨域、跨界的創新商業模式研發。第二點的科技中立,則是要鼓勵金融機構運用技術,精進經營效率與效能,只要對市場、消費者有利,金管會都會支持。而第三點的友善創新,金管會將藉由鬆綁法令來達成,並提供創新及創業資源的政策支持。

以強化基礎工程、擴展應用、協調協力3大構面,區分8大推動面向
以這4大目標、3大原則,向下延伸的8大主要推動面向,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其中,有4個面向是屬於強化基礎工程,包括資料共享、法規調適、能力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另3個面向是關於擴展應用,包括了園區生態系、國際鏈結、監理科技。

最後一個面向是屬於協調協力,黃天牧表示,今年,金管會將建立單一窗口溝通平臺。策略上,將強化金管會創新中心,作為議題溝通窗口以及跨部會合作的平臺,協助業者解決共通性議題,並由周邊單位協力設置金融科技共創平臺,協助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事項。黃天牧強調,金融科技發展得透過共創平臺,以金融總會為主體,整合各單位資源,各就其所長,各自承擔金融科技發展工作的一定責任,共同來推動。



強化基礎工程共有4大面向:資料共享、法規調適、能力建構、數位基礎建設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胡則華則進一步揭露各面向的推動措施。在資料共享部分,推動措施一,是要加速推動開放銀行。金管會已於今年6月底,同意備查銀行公會與財金公司研訂的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相關規範,銀行可向金管會申請辦理開放銀行第二階段,胡則華表示,預計2020年底前開放銀行第二階段可正式上路。

至於開放銀行第三階段規範修正的時程,金管會將視第二階段運作及檢討成果後再行研議。她進一步透露,比如英國目前正在推動開放金融(Open Finance),金管會推動完開放銀行後,會逐漸研究哪些金融業,也可比照開放銀行的模式,把公開數據或客戶資料等分享出來。

資料共享的推動措施二,是要建立第三方服務機構(TSP)合作資訊揭露制度。金管會表示,金融機構皆需具備高強度管理機制,而TSP業者規模不一,且未有主管機關督導,在擔憂危及消費者權益及可能引發資安漏洞風險等考量下,影響金融機構與TSP業者合作意願,外界也建議應要建立TSP分級認證制度。不過,金管會考量到,在現行法律制度下無法直接監理TSP,但可以透過銀行與TSP簽署契約的方式,間接要求TSP。

所以,在作法上,金管會將協調周邊單位建立金融機構與TSP合作資訊揭露制度。金融機構與TSP合作時,應到金管會指定的周邊單位上傳TSP基本資料、合作業務項目等,並揭露給外界與金融機構參考,胡則華補充,初步至少這兩個資料須揭露,金管會也將再與周邊單位討論何資訊可揭露。此外,銀行公會在開放銀行相關規範,也要求TSP需通過某些認證,這些認證是否要揭露,也需要看TSP是否願意。

資料分層逐步共享將分3階段推動,依序為金控與旗下子公司、金融市場跨機構間、跨市場客戶資料共享
資料共享的措施三,將把資料分層逐步共享,其中又分為3階段推動,依序為訂定金控旗下子公司(銀行、保險、證券)、金融市場跨機構間,以及跨市場客戶資料共享的相關機制與規範。在金控與旗下子公司客戶資料共享部分,金管會表示,因既有法令規範,所以許多金控要為旗下子公司建置客戶資料庫的規劃受限,無法以集團整體的客戶資料建立風險評估模型,作為子公司認識客戶及評估客戶風險的參考。

不過,目前已有一些可供分享資料卻不違反客戶隱私權的技術,比如資料去識別化、加密、機器學習領域的聯合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等。因此,金管會指出,應可研議在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前提下,經客戶同意,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內,允許金控與旗下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料的相關機制,並調適相關法令。胡則華表示,希望未來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的客戶資料,可以彙集到金控端,建置風控模型,免去各子公司的建置成本。

金管會也規劃訂定金融市場跨機構間,客戶資料共享的機制,將蒐集金融市場相關周邊單位現有數據種類,比如聯徵中心的授信資料、壽險公會投保通報資料、保發中心出險資料等,以及各業者對數據或資訊的需求、金融市場發展需要後,進行綜合評估。

在跨市場客戶資料共享的相關機制與規範訂定,金管會將蒐集金融市場服務者所需的跨市場數據資料,比如電信、台電、台水使用度數、發票開立金額與張數、海關進出口金額、勞保投保人數、大股東持股等,如果可以透過國發會My Data平臺機制取得,金管會鼓勵其加入My Data平臺,成為服務提供者。目前,已有聯徵中心與12家銀行,申請成為My Data平臺的服務提供者,金管會透露,未來將視銀行的試辦成效,擴展到證券期貨及保險等業別,共同加入成為服務提供者。

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基礎工程的第二大面向,是法規調適及倫理規範,金管會將整理與增修目前數位金融服務相關法令規範,以因應跨業跨域及場景金融的發展。並且,金管會將在今年開始,委外研究訂定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的可行性;同時,評估數位金融服務的監理,採取比例原則、分級管理或限制性執照的可行性。

此外,還要提升監理沙盒與業務試辦的運作效率;訂定資料分級及資料治理規範;更要追蹤金融科技發展情況,研議就特定領域訂定最佳實務守則,胡則華舉例,比如AI預測模型,在蒐集資料進行模型訓練時,也可能產生歧視、偏見等問題。同時,金管會也要強化消費者對金融科技相關應用的認識,如個資授權與保護,並增強消費者的資安意識。

而能力建構,是這套路徑圖基礎工程的第三大面向,金管會將研議建立金融科技證照制度,培養金融科技人才;研議調整金融業負責人等資格條件及職能基準;增加產學合作機制;建立監理人員金融科技學習地圖。

2021年金融機構將組成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F-FIDO
而基礎工程的第四大面向,則是數位基礎建設,將研究發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在推動方向上,金管會表示,金融機構共同籌組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F-FIDO,研擬規劃導入國際FIDO標準,初期將針對中低風險的金融服務,提供通用的行動身分識別與簽署功能,並由金融機構向金管會申請業務試辦方式,驗證低風險業務採用FIDO作為身分驗證方式的可行性。並預計在2021年8月完成F-FIDO籌組。

金管會解釋,目前金融機構在行動身分識別尚未形成一個標準,而是各家自行開發,在開發成本上較高,造成資源上的浪費。但未來,導入國際FIDO標準,建立F-FIDO這樣的機制,各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都可用同一標準來導入,降低開發成本。甚至,未來,各家金融機構身分識別強度拉到同一水準時,便可以做跨機構行動身分識別互通。

另一項推動措施是,目前,僅開放自然人與獨資企業在線上開戶,金管會也將在未來開放企業線上開戶作業,而這部分將由銀行公會研擬逐步開放企業線上開戶作業,以及建置相關管理機制。

擴展應用3大面向:園區生態系、國際鏈結、監理科技
除了基礎工程的4大推動面向,還有另外3大推動面向,是關於擴展金融科技應用,包括園區生態系、國際鏈結、監理科技。金管會指出,在園區生態系發展面向,將建立園區場域實證機制;擴充園區場域及功能;建立新創業者名錄,以掌握金融科技整體生態系發展概況;此外,還要擴大監理門診參與單位,比如央行,以統籌處理共通性議題;更要協助新創募資及媒合;並且辦理金融科技獎項。

在國際鏈結面向,金管會計畫培養金融科技國際隊,跨國拓展商業模式與業務;招募遴選金融科技形象大使及廣宣人員;並將持續辦理台北金融科技展或論壇等,展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成果;更要以合作強化實質交流與拓展商機。

在監理科技面向,金管會將採行數位監理申報機制,並與目前單一申報機制,採雙軌制執行,以階段性推動方式,先從純網銀開始,再來是票券業,以及銀行業推動數位監理申報。此外,金管會也將評估監理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的需求,並參考國外作法及技術可行性,研擬分階段導入數位監理機制。同時,金管會也要透過舉辦監理黑客松,來發展監理科技。


AI看X光片提升核保效能!國泰金攜新創做金融實驗,鎖定四大應用拚落地

活動期間  2020-09-04    點閱次數  2513


為了加速金融服務的創新,國泰金的「金融創新實驗室」,去年(2019)開始向全球新創廣發英雄帖,從400多家新創中海選出9家,並與人壽、銀行、產險等子公司合作,在過去一年,共同完成了6大創新金融服務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s, POC),其中已經有四家新創被國泰鎖定,未來有可能落地導入服務中。


驗證成功率達7成,鎖定四大應用拚落地
六大概念性驗證分別為「資本市場情緒自然語意處理(NLP)分析」、「生物辨識安全防護」、「車損部位辨識」、「AI洗錢防制偵測」、「不動產鑑價商業化」、「AI輔助檢驗醫療數位影像胸部X光」,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孫至德透露,當中有四大應用,最有機會能落地。

孫至德表示,找新創合作的目的是希望國泰的金融服務,能與國際趨勢做接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海選出9家新創中,完成概念性驗證的比例接近七成,遠高於一般市面上企業籌辦的加速器(概念性驗證完成度平均20%~30%)。

應用一:提升核保效能!AI看X光片節省醫生90%時間
第一項有可能落地的應用,是國泰人壽與韓國新創Lunit的合作,Lunit是一家擅長乳房影像判讀的新創,透過AI深度學習技術來檢測肺部異常疾病,準確率高達97%以上,可以輔助檢驗醫療數位影像胸部X光。

國泰人壽審查部柯子鈴協理表示,一般核保流程,會參考客戶基本資料、財務、身體狀況三大面向,有很大的比例,會參考到胸部X光片。目前,國泰人壽每年新契約保險的體檢上,有3萬件醫療影像胸部X光審閱需求,因此規劃導入AI技術,輔助醫師醫務的判讀,加快效率。

這次的合作,以國泰人壽醫師內部審閱資料,將近200件醫療數位影像胸部X光片做為驗證樣本,實驗結果發現,陽性命中率為83%、陰性命中率為92%,整體準確性達到90%。柯子鈴指出,未來透過這項技術,有望節省醫生90%的閱片時間,提升核保效能。


應用二:只需一張照片,車體細微穿孔都能辨識
第二項則是與印度新創ClearQuote合作,只需要一張車損理賠照片,就能透過影像辨識技術,辨識出車輛外觀損傷程度及部位,作為理賠依據。

ClearQuote能將一台汽車照片,切割成不同部位做辨識,像是車體部位(車頭、車尾、保險桿),以及車損程度(穿孔、皺褶、凹陷),都能辨識出來。

在印度,ClearQuote可以做到馬上提供需更換零件、維修報價,但因為各國車種不同,如果要落地台灣,必須建構台灣的車種、零件、人工成本等模型資料,才有辦法進行車險理賠報價。


應用三:揪出大老闆是否說反話,作為投資判斷依據
第三家則是新創Amenity,能夠利用自然語意處理(NLP)技術,分析國外軟體、半導體及非民生必需消費品的公司,驗證公司經營者在法說會上,與法人之間的問答,是否用正面的語句,包裝負面資訊的潛藏訊號。

國泰表示,這項功能,可以作為國壽海外投資的投資後管理或預警機制,孫至德表示,這項技術目前只能偵測英語,因為中文跟英文語句表達的邏輯不同,若真要落地到台灣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測試。

應用四:用你打字的習慣,判斷是否是本人登入
最後一項,是國泰世華銀的數位銀行KOKO與BehavioSec的合作,許多人都喜歡用生物辨識登入網銀,但又擔心身分被盜用。

BehavioSec技術厲害之處在於,會蒐集使用者登入的行為模式(例如打字的速度與節奏),並建構出一套模型,作為登入保護機制,判斷是否是本人登入,在經過實驗後,這套模式具有8成以上準確率,未來可評估用於APP使用場景,保障用戶帳戶安全。


深化與新創合作,第四季啟動二階段POC
「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為國泰金控創新計畫,透過數數發中心與集團子公司盤點科技創新需求、全球招募篩選、概念性驗證,透過實作導入全球創新科技。

與新創合作做POC,將會是國泰長期的計劃,孫至德表示,國泰在海外皆有合作的加速器夥伴,協助挖掘有潛力的新創團隊,也希望透過第一階段的POC,做出市場口碑,吸引更多團隊加入合作。

孫至德認為,新創團隊有非常好的技術,卻缺乏場景,這就是跟金融機構合作的好處,此外,許多海外新創,都希望往亞洲市場發展,國泰則能提供協助。

目前,國泰跟新創都是以合作夥伴的方式合作,孫至德表示,未來若要深化合作,也不排除採用入股方式。國泰預計於今年第4季啟動第二期「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計畫,持續提升國泰在數位數據與技術的全球視野。



金管會宣示將積極地推動開放銀行

發表人  李震華    發表日期  2020-09-01    點閱次數  1371



金管會對外宣示其施政重點將聚焦在純網銀、建構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推動架構及STO規範等三大議題。近期金管會官員在出席立法院金融資料權公聽會時,則表達將從三面向著手並研議配套措施的方式推動開放銀行,而國內財金公司亦召集有意於發展開放銀行的業者成立「開放API研究暨發展委員會」,擬定API發展策略並訂定共通規格,以加速國內金融機構在API應用的發展與推動進程。


開放銀行潮流從歐洲蔓延至全球

引領開放銀行議題之先的是近來受脫歐(Brexit)紛擾的英國,20146月,英國政府委託開放資料研究院(ODIOpen Data Institute)進行API與開放資料的關聯與影響研究,得到對銀行資料有效運用將增進銀行業競爭與消費者利益;隨後在20159月,英國財政部成立開放銀行工作小組(OBWGOpen Banking Working Group),發佈開放銀行標準(Open Banking Standard),作為創造、共用和使用開放銀行資料的指引,終於2018年起由包括匯豐銀行等九家金融機構率先開展實施。

歐盟在開放銀行的推動,始於2015年發布的新支付規範PSD2(Second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正式將新興的支付服務供應商納入,制定開放帳戶規則,要求銀行必須將使用者帳戶、交易資料開放給客戶授權的協力廠商,並於2018年在歐盟各國完成立法上路。

在英國與歐盟對於開放銀行持續推展下,包括澳大利亞、香港、新加坡等國亦陸續加入開放銀行的推動行列,一時之間國際上對於開放銀行的發展頗有燎原之勢。

國際大型業者陸續投入

除政府著手建立開放銀行推動政策之外,一些國際大型業者亦走在各家之先,陸續發表其開放銀行相關業務,包括美國花旗銀行推出CITI開發者中心,開放7大類API,讓使用者得使用花旗銀行的海量數據外,亦可藉由API發展自己的金融服務;西班牙BBVA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早在2013年便確立發展平台的策略,透過開放8API向第三方公司提供銀行數據;新加坡星展銀行則是亞洲開放銀行的領頭羊,在2017年即推出API平台,功能涵蓋轉帳、支付等共一百多個API,並提出LivemoreBankless的發展策略,積極推展開放銀行服務。


MIC觀點

業者應確立角色與能力為先

開放銀行,顧名思義是冀望透過將銀行具備的數據資料開放出來,讓所有欲提供金融服務的業者在資料運用的基礎上取得一公平地位。但實際上,業者欲搭上開放銀行的順風車,發展相關的業務活動,仍應先捫心自省,確立自己的能力與基礎,方能據此建立其開放銀行的發展策略,避免落入資源配置錯位的陷阱。

例如具備厚實數據根基的業者,應著重在如何吸引第三方業者在自身平台上落地取用資料,以發展自有的開放銀行生態系為目標;而新創FinTech業者,則應思考如何最有效的槓桿這些開放銀行業者的數據,以輕量化資產模式發展新興金融服務。

API只是手段,應用多樣才是目的

開放銀行的發展,核心觀念是金融交易資料的共享與開放;而執行手段則是透過API的開放與串接達成;最終則是希望形塑更多樣與便利的金融服務。因此,業者對於開放銀行的推動,應是從生活場域切入,找到可基於嶄新資料運用基礎的金融服務缺口,再輔以API以達成目的;而非忽略實質的應用樣貌,過早集中在API技術的討論,反落入為APIAPI的窘境。

非金融業者有其先天優勢

一份KPMG的報告顯示,對於歐盟PSD2實施的影響,受訪銀行業者有七成認為是機會而非威脅,另有超過三成五認為大型資訊平台型業者是未來最具威脅的對手,即社群業者如FB、搜尋引擎霸主Google或是零售巨擘Amazon等。顯見在開放銀行政策推動下,開放的是金融資料,要求的是銀行或金融機構,反而是這些具備『它』領域資料的業者,諸如電信業者、社群媒體、零售平台等更具發展優勢。

衝擊程度端看法規強制性

前述論及當前國際上推展開放銀行的國家地區有英國、歐盟、新加坡、香港及澳洲等地,其中英國、歐盟屬強制納入,透過將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納入監理,強制要求銀行開放;而新加坡、香港則偏向自主模式,由銀行採取自願自律與第三方服務提供者合作。而金管會目前的態度則是偏向以鼓勵方式,促使金融業以自願自律方式推動開放銀行,較偏向香港、新加坡作法,其對市場程度遠不及英國、歐盟的強制規範。

新形態資料交換技術仍在萌芽

雖然開放銀行政策意在開放金融機構的交易資料,但資料所屬權本質上仍為用戶所有,加上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的實施在於還資料所有權於人民的立意清楚,均指向一個技術問題,即如何確保個人可有效授權與運用這些實際散落在各金融機構的資料,其技術成熟度仍屬未定之天。

當前國際機構正積極推動自主註冊身份及識別機制,以提供安全存儲敏感身份數據的機制,確保個人可精確控制與他人共享的內容,而區塊鏈技術亦被提出積極討論,惟這類具有隱私保護特性,新形態資料交換技術發展仍在萌芽中,其發展成熟的速度亦會對於開放銀行的擴展有其影響。

資料來源 : MIC AISP https://mic.iii.org.tw/aisp



數位金融3趨勢 破解3迷思

活動期間  2020-08-26    點閱次數  1259



玉山金控昨天召開法說會,第二季稅後淨利創新高,擺脫疫情陰霾,宣示未來將持續聚焦金融科技發展,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昨天表示,場景金融、普惠金融及智慧金融,將是未來整體銀行數位發展的三大趨勢。

黃男州表示,未來生態圈、場景金融的發展會更多,民眾買基金、辦信用卡、申請小額信貸、買外匯等交易成本降低、更便捷,使用銀行服務的障礙也會愈來愈低、客群增加。科技的力量如AI、5G等在金融的應用,可以讓行銷、風險控管、產品研發和客戶服務做得更好。

黃男州說,玉山信用卡支付市占第二,電子支付在銀行業中排第一,透過玉山支付可服務企業,本身也是場景金融,可和各行各業合作。他舉例,電商、商家、買家都需要融資,可把玉山「急速貸」或外匯平台嵌入。

黃男州表示,數位取代實體、科技至上及破壞式創新是外界對金融數位化的三大迷思,實際上數位通路跟實體通路是互補關係,不是取代關係;數位化最重要的不是科技而是客戶,科技是增進便利、創造價值,不會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讓顧客更滿意、創造更高的價值;數位化是漸進改進的過程,不是破壞式的創新。

黃男州說,香港有卅多家公司申請成立純網銀,政府核准八家,部分已開始營運。借鏡香港經驗,可歸結出未來我國整體銀行數位發展的三大趨勢。首先,從支付開始,金融業會和電商、電信、學校等通路或企業策略合作,慢慢地透過數位方式,有更多新的生態圈出爐,也就是場景金融的建立。其次,數位化的產品會不斷創新。黃男州以玉山銀為例,目前玉山個人外匯買賣超過九成五都在數位完成、小額信貸超過八成是透過數位完成,基金或信用卡的申請也有超過六成都在數位完成。


原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792565



陸金融科技沙盒 擴大試點

活動期間  2020-08-24    點閱次數  1197


大陸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政策試點迅速擴大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九個城市共39個創新應用項目,普惠金融及大數據是熱門焦點。

澎湃新聞報導,短短八個月內,大陸版「監管沙盒」試點擴大至九個城市。包括領頭的北京,4月納入試點範圍的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7月宣布獲批的成都市、廣州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杭州五城已發布試點項目名單,共達39個創新應用。

監管沙盒最早由英國提出,沙盒是讓小孩盡情玩沙並發揮想像力的地方,而金融監管沙盒目的是給新興的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空間、風險可控的真實市場空間,以扶植新創金融科技(FinTech)產業。

西南財經大學陳文表示,監管沙盒加速有兩個大背景,首先人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對於金融科技的認識達成共識,確定金融科技主體,主要是科技賦能持牌金融機構,包括持牌金融機構與服務持牌機構的科技型企業。

其次,疫情有催化劑效果,大陸央行強調金融科技要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幫助小微企業。尤其是在疫情過程中,諸如無接觸式銀行服務等理念愈發被整個金融行業乃至社會接受。

據不完全統計,39個試點項目中有22個涉及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或農業,其中17個申報主體為銀行或者以銀行為主導。陳文也提到,推動普惠金融的項目,占比相對比較高。

此外,大數據成為最熱門的技術,有30個項目提及大數據技術,占近80%;人工智慧次之,提及人工智慧、機器識別、語音圖像識別等字眼的項目達22個,超過一半;涉及區塊鏈、分布式帳本技術的項目有13個,占三分之一;其餘還有雲計算、5G、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技術也有上榜。

陳文認為,目前基於ABCD(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Data)等最先進的技術手段,推動銀行業、金融業更深入的數位化的轉型。通過監管沙盒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及時修正缺陷,掃除未來實踐應用障礙。


原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33/4787004



宅經濟效應擴至線上開戶 券商FinTech競賽轉趨激烈

活動期間  2020-08-23    點閱次數  1200

據證交所統計,今年前 7 月投資人累積開戶數增加超過 74 萬戶,比起去年同期增加約 33 萬戶,年增幅近 125%,新投資人加入市場,已成券商拉經紀業務的一塊新商機。

事實上,今年宅經濟熱潮席捲,帶動餐飲外送、商品網購等高成長趨勢,券商如何更快讓民眾靠一支手機就完成開戶和投資行為,成搶客關鍵,可預期接下來券商發展金融科技 (FinTech) 的腳步,勢必再加快。

年輕世代不僅網路化,更是人手一機,儘管今年來疫情衝擊各行各業,外送和網購需求卻明顯大增,反映行動服務的滲透率將持續攀升。

據各大券商統計,富邦證券上半年線上開戶人數年增約 1.5 倍,而元大證券也觀察到線上開戶需求增加,且線上開戶的客戶近 50% 是 30 歲以下年輕人;國泰證券上半年新客戶數年增逾 1.5 倍,其中,新建立的數位通路新客戶超過 4 萬名。

隨著在各大券商開戶數多以倍增的態勢成長,上半年全體券商經紀業務獲利達 194 億元,年增幅高達 84.6%,是所有業務中成長幅度最大者;進入 7 月後,統一證 (2855-TW)、群益證 (6005-TW) 和康和證 (6016-TW) 營收均寫下新高紀錄,顯示經紀業務仍相當熱絡。

為了搶下新客戶,富邦證強打投資人免臨櫃加開銀行戶, 24 小時皆可使用「快速線上開戶」系統,5 分鐘即可完成線上申請,而針對投資人常見的密碼被鎖住問題,同樣可免臨櫃可線上申請補發。

國泰證近年則是積極為客戶打造便利實用的投資生態圈,數位經營成效亮眼,至 6 月底止台股定期定額單月市占率近 30%,反映小資族投資需求熱絡,且投資人運用券商數位服務已成主流趨勢。

永豐金證券最新導入開戶契約書 E 化系統,整合線上開戶進件,以及後端徵審作業表單電子化,預計 9 月底全台 47 家分公司將全數完成布建,領先業界邁入線上線下開戶全面無紙化、徵審自動化、簽核作業行動化的數位券商新里程。

很顯然,今年新投資戶螞蟻雄兵大舉進場,為券商開創了新商機,而投資的第一步─開戶服務提升,就成為搶新客戶決勝的關鍵之一。

原文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6281?exp=a



Line代幣經濟版圖持續擴張,加密貨幣LINK正式上架日本數位貨幣交易所Bitmax

活動期間  2020-08-15    點閱次數  1230


Line代幣經濟版圖持續擴張,加密貨幣LINK正式上架日本數位貨幣交易所Bitmax
Line的代幣經濟在近期有了最新進展。Line旗下負責加密資產與區塊鏈業務的LVC在8月6日宣布,即日起在日本的數位貨幣交易所Bitmax提供LINK交易,持續擴張其代幣經濟版圖。

其實,Bitmax在去年9月中即開始在日本營運。目前,Line日本每月8,400萬活躍用戶,皆可直接用Line通訊軟體進行身分驗證,來註冊開戶並登入此交易所,除了連接銀行帳戶外,用戶也可以用Line Pay帳戶買賣加密貨幣。

加入LINK交易後,目前Bitmax總共支援6種加密資產交易,包含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瑞波幣(XRP)、比特幣現金(BCH)、萊特幣(LTC)與LINK(LN)。同時,Line也表示,LINK也可以在Bitmax交易所與法定貨幣交易。

LINK不只在日本地區的交易所上架,其實,早在2018年10月中即登上Line在新加坡開立的數位資產交易所Bitbox;不過,該交易所在今年2月早已關閉,Line也轉戰美國開設全球數位貨幣交易所Bitfront,該交易所提供法幣對加密貨幣,以及加密貨幣之間的美元交易。


全文來源:
在Line代幣經濟中,LINK代幣的功用是激勵用戶行為,用來獎勵用戶對於dApp服務所做出的貢獻。Line指出,隨著相關服務成長,代幣經濟將同步擴大。為了讓用戶可以自由在不同dApp服務中使用獲得的代幣,Line正積極與應用程式家族和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合作準備。

Line更指出,LINK代幣發行量共計10億枚,其中8億枚將用在獎勵使用Line服務的用戶,剩餘2億枚作為儲備資產,由Line Tech Plus負責管理。


原文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9310



數位服務平台 申辦文件更便利

活動期間  2020-08-15    點閱次數  1202


民眾於申辦銀行各項業務時,如遇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通常免不了要親赴政府機關申請核發,但在國發會智慧政府推動策略計畫中的MyData數位服務個人化平台於日前正式上線後,將提供民眾跨機關資料介接與共享服務,政府數位服務的便捷,將帶給民眾效率及便利。

現在民眾只需於線上進行身分驗證、同意並授權下,即可授權銀行取得政府機關已開放的各項個人資料,於線上申辦各項金融業務時將更快速又方便,像是信用卡與房貸等業務。

目前MyData開放的資料,包括戶籍、不動產、繳稅紀錄、勞健保投保及車籍等31種。金管會表示,首波上線的銀行包含台新銀行、遠東商銀、台中銀行、彰化銀行、玉山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共計七家銀行、15個線上服務。

金管會指出,為減少民眾申辦金融服務常需準備各項證明文件的負擔,與國發會共同推動MyData應用於申辦金融服務。民眾只要在MyData平台完成認證與授權,就能把保存在政府機關的個人資料轉介給銀行,應用於申辦信用卡及貸款等各類金融服務,不需再奔波申請紙本證明文件交付銀行,更便利快速的獲取金融服務。

使用線上服務有兩種方式。國發會指出,一、民眾可透過平台點選「線上服務」,連結到服務提供端的網站選擇指定服務,輸入該服務所需資訊並同意透過MyData取用儲存於政府機關的個人資料,經身分驗證後,平台取得個人資料並傳送給服務提供端,以完成該線上服務。

二、民眾可直接至服務提供端的網站選擇指定服務,輸入該服務所需資訊並同意透過MyData取用儲存於政府機關的個人資料,經身分驗證後,平台取得民眾的個人資料並傳送給服務提供端,以完成該線上服務。

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表示,台新銀行是國發會首波試辦銀行,民眾已可於台新銀行網站直接授權使用MyData資料進行線上申請信用卡、信貸、車貸及房貸等,亦可進行戶藉資料維護,大幅簡化及加速申辦流程,民眾亦可免除舟車勞頓及等候資料來往的時間。

尚瑞強表示,以貸款申請為例,如民眾有資金需求,僅須透過自然人憑證身分驗證即可即時完成授權,MyData平台即會將其個人所得、財產資料、勞保投保資料及車籍證明文件以安全加密方式,依民眾的選擇傳輸至台新銀行,快速辦理各類貸款產品。

中信銀行也舉例,過去新戶線上申請信用卡,需要花時間拍攝撥薪或活存存摺、申請扣繳憑單或薪資證明等,但從即日起,在銀行官網以自然人憑證進行認證,並跳轉至MyData平台點選「同意」提供戶籍資料、個人所得、財產資料與勞保投保資料等,最快30秒可串接現有資料,快速完成核身作業。北富銀也表示,初期會以信用卡申辦為主,未來將再擴及線上申辦信貸與房貸服務。


原文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9740/4764505



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產業變革 AI金融科技協會聯合各界共創產創學三贏接軌國際

活動期間  2020-08-14    點閱次數  1248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產業新發展,世界各國卯足全力發展AI金融科技的同時,一場金融科技創新的衝擊正快速襲捲全球!適逢金管會於2020年7月訂出台灣金融科技八大發展方向藍圖,「AI金融科技協會」於5月獲內政部核准成立宗旨與政府政策一致,今天舉辦記者會將正式號召更多產學研包括政府單位及各方高手加入,共創協會第三部曲「創新產品、衍生企業、跨向國際舞台」,為台灣AI金融科技貢獻心力。

因應新冠疫情,各國都在發展AI金融科技,由普匯金融科技領軍,結合六大名校的「AI金融科技協會」正式成軍。(圖:AI金融科技協會提供)
因應新冠疫情,各國都在發展AI金融科技,由普匯金融科技領軍,結合六大名校的「AI金融科技協會」正式成軍。(圖:AI金融科技協會提供)
2019年集結台灣最多大學與金融機構合作的「AI金融科技聯盟」,透過三部曲深耕,完成「全國大專院校AI金融科技創新創意大賽」、「深度跨校跨系產學合作交流」等階段性任務。為擴大產、創、學合作,同步成立「AI金融科技協會」。

「AI金融科技協會」由普匯金融科技領軍,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東吳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六大名校,以及康和證劵集團,上櫃研勤科技、金融科技產業公司及眾多金融機構中高階主管共同創始成立,各會員爭先挹注專業技術、實務資源經驗。第一場東吳大學「AI+金融科技」當代大師PART1講座全場超過150人座無虛席、第二場8月15日為期3天「2020 Fintech種子人才研習營」將於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舉辦,已超過200名莘莘學子報名參加,推動方向狂獲年輕族群的認同與喜愛!

在這場培育台灣AI金融科技人才的大戰中,2019「AI金融科技聯盟」已於2019年12月20日實踐第一部曲完成「全國大專院校AI金融科技創新創意大賽」,吸引超過200支隊伍人數破千,跨全國80所以上大專院校參與。延續第一屆成功,今年12月18日將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辦第二屆競賽,屆時增加「API實作組」,由金控與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命題,聯手推動AI金融科技貼近市場需求,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加入競賽,培育更多實務人才。

由於聯盟成軍後,成功串起產學合作,進一步催生「AI金融科技協會」,幕後重要推手「普匯金融科技公司」,獲金管會金融總會創新園區、工研院、亞洲矽谷等多方政府單位輔導加持,率先領軍實現第二部曲目標「跨校跨系深度產學合作」,透過實務合作提供臺灣大學、臺北商業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及臺北科技大學數十名師生深度參與AI金融科技共同開發,並完成多項創新成果!

普匯金融科技理事長姚木川指出,協會成立後,將持續推動「跨領域通才培育、強化深度產學實作、提供法規調適建議」,推升金融創新能量,希冀打造全台灣最大的創新金融科技產學平台!協會首要工作,鼓勵青年學子積極參與金融科技發展,舉辦產學共創課程、講座、研習營和競賽,提供專屬認證,匯集培育兼備「金融專業」、「科技開發」跨界通才,並推薦進入金融機構或金融科技業界,成為即戰力。

另外,還要推動跨校、跨產業、跨專長、跨領域金融產學合作,由金融科技實務專家深度參與產學研發,讓金融科技能夠真正落地應用在各種不同的生活場景,為AI金融科技領域開發更多具創新效率、更安全的產品以服務民眾金融需求。

姚木川表示,AI金融科技協會以場景實務需求為發展方針,匯集不限商學、資工、數理、還包括法學專家,共同研討提出創新與監理並重政策法規建言,主動提案讓政府單位了解新興科技實務發展方向,並協助推動金融科技產業升級,打造合理最適金融創新服務環境,讓台灣AI金融科技真正能在穩健監理之下快速發展,與國際接軌。


原文來源:https://reurl.cc/62p6Zk



區塊鏈技術正逐漸擴大其於香港金融科技市場的影響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0-06-16    點閱次數  1107


區塊鏈技術正逐年擴大它在香港金融科技市場的影響力。根據統計,2019年創立的57間金融科技公司中,有22間公司應用了區塊鏈或是分散式帳本的技術(相當於39%),相較於2018年的27%有著顯著的數值增長。

其中,就應用面上,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佔了其中的27%,而後依序是數位資產保管(14%)與貿易融資結算(9%)。

在眾多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區塊鏈技術應用公司佔39%,其次依序為財富管理科技(20%)、支付(17%)與保險科技(9%)。

來源:



©2024版權所有: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