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

圖解NFT熱潮!光1個月交易額就達2億美元,哪類市場最大、誰的用戶留存率最高?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5-21    點閱次數  2453

世界第一則推特(Twitter)推文,以250萬美元(約新台幣7,000萬元)天價賣出,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則難以理解與想像的新聞。引爆這則交易的背後關鍵,就是「NFT」。


NFT的全名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單來說,NFT跟你我熟悉的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概念上是相反的。


每個人所持有的比特幣,全都是一模一樣、價值相同,交易時也可以被分拆,不需要購買完整一顆比特幣;NFT則相反,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不可相互替代的,而且交易時不可以被分拆。

以新台幣來說,每一張100元紙鈔的價值都是相同的,可以相互替代使用、找零,但如果政府發行建國100年的限量紀念版100元紙鈔,每一張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雖然一樣是100元紙鈔,卻因為上面的限量編號、特殊設計,凸顯稀有性跟價值,如此一來每張紀念版紙鈔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被互相替代的,這就是NFT的概念。


在實體的世界中,如果你有一棟房子、一條黃金、一幅名畫,是可以透過現有的機制,如房產地契、商品購買證書等方式證明所有權,不過在虛擬世界中,過去卻沒有一套理想的機制可以證明虛擬資產的所有權,或是這些保護機制的作用過於薄弱。


這些原因引發NFT爆炸性成長,透過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竄改的特性,將數位資產的所有權紀錄,透過代幣(token)的方式交易,舉凡音樂、藝術創作、體育卡牌等,都可以有一個數位版的所有權,用來驗明正身。


NFT規模有多大?我們可以從一組數字看出,根據追蹤網站NonFungible資料,光是2021年的一月,NFT的交易額就高達2億美元,相較之下,2020整年全年也才交易了2.5億美元。

NFT現象從哪來?爆紅原因為何?

數位資產買賣平台MaiCoin執行長劉世偉觀察,2017年區塊鏈遊戲「謎戀貓」(CryptoKitties),就是一種NFT的應用,不過當時只有少部分幣圈人士關注,還沒有大型品牌、知名人士投入,沒有在新聞上引發話題。

不過,任何新技術都需要時間的醞釀才能迎來盛開。經過約3年的醞釀,走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區塊鏈、加密貨幣等熱潮,NFT再次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劉世偉認為,NFT爆紅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有新聞點,如數位藝術家Beeple的作品,以6,900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元)賣出,另外像是美國職籃IP結合的「NBA TopShot」、社群共同創作的HashMasks等,當一張靜態或GIF動畫圖片、一段影片、一則留言,都有收藏的價值、增值的空間,還能夠以幾十萬到百萬美元的價格賣出,種種話題引起大眾關注。

第二個原因是大型公司、機構開始採用。NBA、IBM都紛紛提出相關應用,讓看似生硬的NFT技術,走入一般民眾的生活當中,提高對NFT的關注度。就連傳統的藝術品拍賣所佳士得(christies)都在今年首次販售NFT作品「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顯示這股風潮慢慢影響各大主流領域。


全文與圖片來源:數位時代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2967/nft-craze?utm_source=line&utm_medium=message&utm_campaign=20210616



20 年來不斷進化!Fintech「元老」PayPal 每秒千筆交易的驚人成績怎麼創造的?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5-18    點閱次數  2210

成立已逾 20 年的數位支付平台 PayPal,從數位轉帳起家,成長為規模橫跨超過全球 200 個國家的數位支付平台,更在 2020 年,創下每秒 1,000 筆交易的歷史交易高峰,全年交易次數超過 154 億次。PayPal 在這一年透過哪些策略,達到這些好成績呢?他們的下一步,又瞄準哪個方向發展?

創立於 1998 年、以數位錢包起家的 PayPal,如今已是國際知名的數位支付平台,讓全球消費者輕鬆在網站或 App 中按幾個按鈕,就完成轉帳,把原本實體的銀行辦理手續帶到虛擬世界中。

歷經被電商平台 eBay 併購、再被分拆出成為獨立公司運作,這間「Fintech 企業元老」似乎如老酒般愈陳愈香,透過正確的投資與經營策略,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外在因素影響,PayPal 過去一年來的收益與成長率屢創新高,更被外媒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 2021 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之一。

在 2020 年的購物季假期期間,PayPal 交易高峰達到每秒 1,000 筆,全年經手的交易數高達 154 億次,交易總金額達 9,360 億美元。此外,2020 年也是 PayPal 推出最多新服務的一年。而根據 2021 年第一季財報,PayPal 單季活躍用戶增加 1,450 萬名,全球用戶數正式來到 3.92 億人。

究竟,PayPal 在2020 年一年中,推出哪些嶄新的服務,使其在 20 年市場年資之下,持續作為市場的先驅領導者呢?後疫情時代,他們又正規劃著哪些新的產品與服務?


QR Code 支付,實現社交距離

2020 年 5 月,PayPal 發表 QR Code 支付的功能,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們社交距離受限的情況。

所有擁有 PayPal 帳戶的用戶,不論是賣方或是買方,都能在 PayPal App 中產出一個專屬自己的 QR Code,來接受掃描與數位支付。舉例來說,一個在農夫市集擺攤的小型店家,就能產出並列印自己的 QR Code,展示在攤位前面,讓消費者用自己的 PayPal App 來掃描、輸入支付金額後完成付款。


這個功能不需要小型店家購入任何硬體設備,更不需要消費者辦理特別帳號,只要以既有的 PayPal App,就能實現社交距離的付款方式。

功能推出半年之後,PayPal 接續宣布,美國最大藥品零售商 CVS 將成為美國第一個將 PayPal QR Code 付款方式整合進自家 POS 系統的連鎖零售商。包含全美超過 8,200 間 CVS 零售店家,都能開始接受 PayPal 與其子公司 Venmo 的 QR Code 支付,消費者不需支付額外手續費,既有的 CVS 顧客點數方案也能計算,PayPal 只作為付款方式的延伸選擇。

根據市調機構 Forrester 數據,CVS 自 2020 年 1 月以來,接受零接觸支付的比率增加了 43%,此外,大約 11% 的美國人口表示,受到疫情影響,他們於過去一年來開始首次使用數位支付方式來購物。

在 CVS 的加入後,美國零售商包含 Nike、Samsonite、Bed Bath & Beyond 等都陸續與 PayPal 商談合作整合方式;本月稍早,就連德國的慕尼黑機場也宣布,成為歐洲第一個支援 PayPal QR Code 支付的機場,為 PayPal QR Code 支付提高國際接受普遍度。

彈性分期付款、小規模貸款也找 PayPal


圖片來源:

在既有的 Pay Later(稍後付款)選項中,PayPal 去年也推出一套新的「Pay in 4」方案。透過這個方案,以 PayPal 付款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在 6 週期限內,每次以 30 至 600 美元(約新台幣 900 至 18,000 元)之間的金額,分 4 次將款項付清,付款期間不收取任何利息。

因疫情導致的經濟不確定性下,PayPal 的 Pay in 4 方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高的支付彈性,讓他們較不會因為收入的不確定,而打消購物念頭,給予消費者相對高度的購物安心。

此外,PayPal 也首度在去年獲得批准,成為美國境內手機非銀行機構,發放針對小型企業的薪資保護計畫貸款(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PPP),擴大了 Fintech 公司可觸及的業務範圍。加上 PayPal 既有的簽帳卡以及數位支付生態系統,比起與銀行打交道,小型企業可更加方便與直覺地獲得貸款,並透過 PayPal 管理支出收入及付款方案。

接受加密貨幣購物的支付平台

在總市值日漸升高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中,PayPal 也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自 2020 年 11 月起,PayPal 開始開放美國用戶透過自家平台來購買與販售加密貨幣。PayPal 靠著用戶原本就熟悉的界面,扮演交易終端角色,而背後的交易機制,則是透過與加密貨幣公司 Paxos 的合作而達成。

幾個月後,PayPal 更直接整合加密貨幣到自己的交易平台中,讓所有美國用戶能利用自己帳戶中的加密貨幣,使用 PayPal 購物消費。當消費者在結帳時選擇以加密貨幣支付,PayPal 會以即時匯率來收取美元兌加密貨幣的金額,對商家來說,這項功能毫無影響,他們最終還是以美元入帳。

PayPal Cryptocurrency
PayPal 開放美國用戶透過自家平台來購買與販售加密貨幣,也可以加密貨幣進行購物付款。圖片來源:

目前,PayPal 支援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4 種幣種,用戶只需選擇一種幣種付款。該功能率先開放美國用戶使用,PayPal 計畫未來會將這項功能開放給全球更多國家的用戶使用。

PayPal 執行長丹・舒爾曼(Dan Schulman)在與時代雜誌的訪問中提到,PayPal 其實已經觀察加密貨幣約 6 年之久。由於最初的加密貨幣比起交易貨幣,更像是種資產,低變動性讓它無法作為貨幣使用。PayPal 之所以沒有提早進入這個市場,是希望這個貨幣變得更加主流,同時也有相關法規出現,他們才能與立法者共同合作、推出市場應用。

即使較晚進入市場、加密貨幣交易量還比不上 Coinbase,但是 PayPal 平台的加密貨幣交易量的確在服務推出後,不斷翻倍成長。在公布最新一季財報時,舒爾曼也表示,半數的 PayPal 加密貨幣用戶每天都會使用自家的 App,使用程度不容小覷。

放眼更遠的未來:「下一代數位錢包」

過去一年以來,隔離在家所衍伸的消費習慣轉移,讓消費者深刻了解到網路購物、送貨到府的方便性,此外,因為病毒傳染考量,想碰觸現金紙鈔、接觸紙本菜單的人們減少了,進而推動無接觸支付、線上看菜單的應用四處萌芽。

舒爾曼認為,零售業的根基正在完全改變,從最初的「該怎麼吸引客人進店門?」到現在的「怎麼處理送貨到府?」、「怎麼同時最大化數位與實體通路的效率?」等問題。

零售業的轉變,也代表 PayPal 必須隨之轉換。舒爾曼猜想,即使目前數位支付平台四起,最終可能也只會有 6 至 10 個支付 App 留在市場上,畢竟,消費者不可能會想記住 50 個支付 App 各自對應的 50 組帳號與密碼,此外,這幾個留下來的 App 都將擁有與其他 App 互通的特色,讓用戶登入一次,就能瀏覽商品、完成支付。

對應舒爾曼所說,PayPal 其實正在規劃「下一代數位錢包」,將推出一款包含購物、金融服務、支付服務等全套用戶體驗的 App,作為新世代 PayPal 的市場版圖。

Honey
PayPal 預期將進一步整合 Honey 的功能,推出全新 App。圖片來源:

結合目前 PayPal App 的支付、交易與金融服務功能,PayPal 還預計整合自己在 2019 年併購的購物與顧客回饋平台 Honey 到新款的 PayPal App 當中,如此一來,消費者可以利用「願望清單」追蹤自己想購買的商品,透過價格監督的功能獲得價格下調的通知,再直接利用 PayPal 付款。

整合進 Honey 功能的新版 PayPal App,預計在今年第 3 季正式亮相,加入購物功能的 PayPal 平台會有哪些煥然一新的體驗,又會收到用戶的哪種回饋,令人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60





最佳抗通膨工具?2019 年準確預測金價專家:看好比特幣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5-14    點閱次數  2117



美國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Tudor Investment Corp. 創辦人 Paul Tudor Jones 2019 年在金價起飛前準確喊進黃金,如今他表示,比特幣讓人想起 1970 年代的黃金,這也許是武漢肺炎肆虐的年代中,最佳的通膨避險工具。



MarketWatch 7 日報導,Jones 最近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聯準會(Fed)與美國政府為因應武漢肺炎對經濟的衝擊,展開前所未見的印鈔及貨幣刺激行動,若一定要他預測,比特幣會是他投資的選擇。「把獲利最大化的最佳策略,就是擁有速度最快的賽馬」,Jones 表示,他會把重心放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的比特幣期貨。

FactSet 資料顯示,6 月比特幣期貨合約報價已達 10,155 美元,年初迄今漲幅接近 38%,過去 12 個月大漲近 70%,表現遠優於黃金。

Jones 先前曾率先預測到 1987 年 10 月 19 日股災、還從中賺取利潤,自此一戰成名。他 2019 年 6 月曾預測,倘若金價上升至 1,400 美元,接下來很快就會上升至 1,700 美元。

Jones 跟知名財經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英雄所見略同。清崎 4 月 4 日透過 Twitter 指出,倘若政府免費給你錢,記得要聰明地將它花出去,絕對不要存起來。購買黃金、白銀及比特幣。美元正在死亡中。白銀只有 20 美元,是替未來保障的最佳選項。每個人都付得起 20 美元,尤其是用免費的虛假貨幣。

根據 Coindesk 報價,比特幣一度在台北時間 8 日上午 8 時 45 分左右突破 1 萬美元,為 2 月 24 日以來首見。過去一個月以來,比特幣大漲超過 36%。比特幣一度在 3 月跌破 4,000 美元大關。

70 年代停滯性通膨恐再現?

曾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通稱大摩)亞洲區董事長的耶魯大學教授羅奇(Stephen Roach)5 月 6 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後疫情時代將隱藏通膨風險。人們對全球化及中國愈來愈反感,各國開始威脅要讓海外生產基地回流。企業回流(reshoring)雖可增加供應鏈安全性,卻會增加製造成本。為了反中而把供應鏈化為武器的承諾,也會讓全球生產系統面臨瓶頸。

羅奇認為,通膨將在經濟開始復甦時加溫,對債台高築的美國而言,因通膨而上升的利率將拖慢經濟成長,預期公共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占比將從 2019 年的 79% 跳升至 120%,遠多於二戰過後的歷史高點 106%。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Fed)拼命印鈔可能導致通膨增溫,而公債目前提供的利息難以抵銷通膨風險,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僅剩 0.630%。另外,對 Fed 利率政策較為敏感的美國 2 年期公債殖利率 7 日最低一度下探 0.129%,創歷史新低紀錄。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全文來源: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0/05/08/what-is-the-best-anti-inflation-tool/




台灣電子下單比重攀升帶來轉骨契機 虛擬網路券商要來了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3-25    點閱次數  2309


台灣電子下單比重攀升帶來轉骨契機 虛擬網路券商要來了。(鉅亨網資料照)

據統計,台灣電子下單比重已經達到 7 成,繼純網銀後,金管會正研議開放設立虛擬網路券商。事實上,因應金融科技浪潮,台灣已經有許多券商積極進行數位轉型,從開戶到下單交易全程靠一支手機就能搞定。

金管會表示,因應科技發展及未來投資人臨櫃業務需求遞減,今年將研議證券商發展虛擬據點,並且訂定數位化服務作業要點,協助證券商整合所有現行前臺交易與後臺帳務的數位服務流程,或是提升實體營業據點的數位化程度。


金管會之所以拋出「設立純網路券商」議題,主要是國內電子下單比重已達 7 成,且持續在成長中;此外,去 (2020) 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股東會採用電子投票比重達 56%,而外資電子投票比例更高達 97%,國內法人電子投票比例也有 87%。


台股交易熱絡,證券商獲利去年也因此同創新高,全體券商去年稅前大 657.97 億元,比前年大增 51.56%。不過券商獲利的亮麗,主要來自證券市場成交值大增,使經紀業務收益上升所帶動。


證券業者表示,隨著電子下單比重不斷攀升,電子下單的手續費折扣優惠也因為市場競爭愈來愈低,有些業者最低打到二八折,現在要靠手續費收入已經愈來愈有限,設法轉骨尋找新的市場利基,就是需要靠數位轉型。



證期局長張振山表示,國外許多國家都有純網銀券商,台灣電子下單比重愈來愈高,以及券商數位轉型趨勢下,確實有發展虛擬券商的可能性,今年將會輔導傳統券商設立虛擬據點,如果成效不錯,未來不排除開放設立純網路券商。





迎戰純網銀,傳統銀行加速數位轉型 創造金融生態圈 積極圈粉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2-26    點閱次數  2659

Tiny people with laptop and financ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pen banking platform, online banking system, financ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ncept illustration Free Vector

純網銀終於來了!然而在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下,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急速變化,「客戶忠誠度降低」成為傳統金融業者的最大挑戰之一,每家業者都希望能善用金融科技來提供優質的創新服務,進而鞏固客戶的忠誠度。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金融業界現今普遍認為,結合大數據、AI 等工具來串接各式金融服務,並與異業結盟發展「金融生態圈」的商業模式是面對純網銀興起的解決方式之一。

2016 年,台新銀行創立的 Richart 子品牌,開戶數已突破 225 萬戶,深受年輕數位族群喜愛,在大家心目中,Richart 幾乎就與「數位帳戶」畫上等號。2020 年 8 月,台新跨越 Richart 金融服務的界線又創新推出「Richart Life」,被推崇為國內首創的生活金融生態圈,透過這個平台及支撐生態圈最重要的兩支收付 API,打造全方位的服務。


「銀行雖然是服務業,但一般人的金融行為頻率其實不高,畢竟不可能一天到晚在交易或存款、提款。」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包國儀指出,若要讓金融服務融入客戶的日常生活,就得靠著生態圈串接起更多消費場景,這正是近年來最夯的「場景金融」概念,而 Richart Life 正是這種概念下的產物。Richart Life 結合台新 Pay 支付及台新 Point 點數,打造了跨生活及金融的生態圈。

台新銀行同時發現,多數商家夥伴的痛點在於現行支付工具過多,收款複雜度提高,於是開發了 one 碼平台服務,整合了街口、LINE pay、拍付、歐付寶等電子錢包,加上台新是國內唯一同時取得中國支付寶、微信及南韓韓亞跨境支付業務的銀行,著實幫商家省下與各支付業者進行系統介接的開發時間及費用。對於消費者而言,手機裡多少都有一些商家的 App,但就算將這些 App 綁定同一張信用卡,並「集中火力」只刷這張卡,仍然常因為 App 太多、點數太分散而困擾,甚至放到過期都忘了兌換。若是透過 Richart Life App,不僅可以享受網路購物、叫車、訂餐廳或飯店等服務,不同業者的點數還能互抵、共享。


享受一站式消費體驗,客戶黏著度高


台新將所有客戶與合作商家都集中在 Richart Life 平台上,讓客戶享受一站式消費體驗;當越來越多的客戶習慣在 Richart Life 上換點數,台新也能進一步掌握客戶行為,推薦符合其需求的服務,持續提高其黏著度。

Richart Life 上線後,即發揮強大的「圈粉」能量,短短 3 個月就突破百萬會員數,看起來成長速度極快,但這些成績都不是一蹴可幾的。台新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在國內一向名列前茅,現在是國內最大信用卡收單銀行,再加上台新長期在數位金融領域默默耕耘,推出深受歡迎的 Richart 數位帳戶。在堅實的消費金融業務、Richart 數位帳戶「雙管齊下」的基礎中,才能發展出像 Richart Life 如此有活力的生態圈。

儘管 Richart Life 成績斐然,但如今有更多銀行加入數位帳戶之戰,各家銀行都打出有吸引力的價格戰,加上純網銀來勢洶洶,「金融生態圈」的競爭勢必白熱化。對此,包國儀表示:「本來就沒有所謂獨占或寡占的金融服務,只是建立生活及金融合而為一的生態圈是需要時間的,重點在於客戶肯不肯持續買單。」

目前 Richart Life 僅限台新卡友申請,預計 2020 年底前會開放非卡友加入,也就是說,之後 Richart Life 的服務對象不限於台新客戶,而是擴及全台灣 2,300 萬人,代表之後的成長空間可以期待。


永豐銀行在年輕人的手機蓋一間銀行,助有感投資


數位轉型有時也能讓規模較小的銀行闖出另一片天,以永豐銀行的案例來觀察,在 2019 年 6 月推出數位帳戶品牌「大戶 DAWHO」,原本起步較晚,但成立僅 1 年半便後來居上,已有 60 萬用戶,晉升市場前三大。

「之前並不是沒想過要做數位帳戶,而是想了非常久。」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處長黃品睿說,公司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數位帳戶不只是產品或流程數位化,而是搶攻數位客群心占率?「紀律投資」符合年輕人所需嗎?

幾經討論,永豐定位 DAWHO 數位帳戶是「在年輕人的手機上蓋一間銀行」,並以集團內部的孵化器之姿,透過內部海選、外部招聘來物色團隊成員,從理專、技術人員到零售業、旅遊業背景的人都有,且平均年齡不到 30 歲。


20 億筆數位足跡彌足珍貴


另外,DAWHO 也要成為協助年輕人紀律投資的最佳幫手,與永豐金證券合推「大戶投」,提供網路化證券下單,最快在線上開戶後 1 小時就可開始交易,創下券商首例,推出線上台股、複委託交割戶綁定服務,能定期定額買台股、海外股市。若綁定 DAWHO 為交割戶,照樣享有活存新台幣 50 萬元內 1.1%利率,也是市面上獨有的,這些都讓 DAWHO 深受小資族青睞。

而盤中零股交易上線也帶動 DAWHO 交易量,在上線第一週有高達 22% 的證券新客戶第一筆交易即為零股,而 21 至 40 歲的年輕客群則占據零股交易人數的 4 成以上。

DAWHO 成立迄今,留下 20 億筆數位足跡,是彌足珍貴的資料。另外,銀行客戶平均年齡約 47 歲,DAWHO 用戶平均年齡僅 33 歲,當中高達 7 成從未和永豐銀往來,可見 DAWHO 確實拓展不少新年輕客群。

隨著越來越多金融業者推出數位帳戶,又遇到開放銀行第二階段上路、純網銀最快於 2020 年底開業,DAWHO 還能保持競爭優勢?黃品睿說,銀行有既有的客群,而且開放銀行新措施上路後,若能串接上數位帳戶,反而能強化提供給用戶的服務能量。


玉山銀行自主開發外匯智能平台,為客戶解決外匯往來痛點


而成立於 1992 年的玉山銀行,因應 FinTech 趨勢,也以「科技的玉山」為主軸,積極的推動數位金融,更是台灣首家自主開發外匯智能平台的銀行,「我們從顧客的數位旅程出發,解決外匯往來的痛點。」玉山銀行副數位金融長溫學華說。

像是首創市場高低點通知、到價通知,以及獨家的「外幣平均成本」功能等,玉山銀行打造多元服務管道,讓外匯操作零距離,「現在消費者都是多通路使用者,提供多通路一致的優質服務,對銀行的滿意度也越高。」溫學華說。

以超過新台幣 50 萬元的大額換匯來說,以前都需臨櫃辦理,可能因此錯失最佳匯率。2018 年,玉山銀行首創在行動銀行提供大額換匯服務,以 IXML 憑證辦理外匯交易申報書電子簽章,減少 50% 以上的交易時間,目前行動大額換匯金額每月可超過 1 億美元。此外,玉山銀行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全行外幣 ATM 可同時提領日圓美元人民幣現鈔的銀行,除提供跨行提領,更是領先開發外幣帳戶扣款提領功能。2019 年外幣現鈔提領交易,ATM 提領率高達 72%。


數位通路發威,節省破億成本

針對外幣詐騙,玉山銀行在 2018 年首創智能反詐騙平台,建立匯出與匯入的雙向檢核機制,若系統發現疑似詐騙態樣,隨即跳出警示進行檢核並輔以提醒顧客確認交易,曾攔阻近 30 萬美元,成功保住了企業員工的年終獎金。

玉山銀行更首創「玉山特匯日」利率、匯率搶購活動,2019 年的利率搶購交易量大幅成長,每月 7 小時活動的搶購成交量,相當於玉山銀行小型分行一個月的交易量。

目前玉山銀行個人數位交易占總外匯交易筆數高達 98%,若由臨櫃處理,需耗費 2.7 萬小時,數位通路每年更為玉山銀行省下破億元的營運成本。透過數位加持,玉山近 5 年外幣存款餘額翻倍成長,市占從第 12 名躍進至第 3 大。2017 至 2019 年外幣存款餘額增量,也是業界唯一連續 3 年超過千億的銀行,無論是成長量或成長率,都穩居市場龍頭。


中國信託銀行「一站式線上申貸」體驗,快速緩解勞工紓困申貸人潮


而 COVID-19 新冠肺炎的發生,也讓更多銀行加速數位轉型。原本銀行為了配合政府各部會推出紓困振興方案,當中又以勞工紓困貸款的申請最為急需,為解決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申貸量,中國信託銀行不僅在受理首日就推出全國第一家提供 QR Code 線上申辦的數位服務,同時也以近年成立的全數位化處理流程 Online 貸數位申貸平台為後盾,打造出「一站式線上申貸」的無斷點客戶體驗。

政府推出紓困貸款後,短時間即湧入過去 18 倍的申貸量,若以傳統運作模式,勢必得投入大量的人力方能因應客戶的需求。中國信託銀行發展出全數位化的申請平台、智能徵審大腦與流程機器人等三大數位能力,在一個月期間受理超過 28 萬件申請,其中 97% 更來自數位通路,在收件數及核保數皆為全國銀行第一名。


數位申請平台大幅減輕人工作業

其中,「全數位化申請平台」將客戶由分行櫃檯和電話客服導向線上申請,大幅減少客戶往返奔波困擾,也可以用數位流程完整串聯「收件、建檔、徵審、送信保基金、核貸通知、線上對保、自動撥款」作業。有了數位流程平台,也需要有搭配的數位徵信及審核大腦,中國信託銀行的「智能徵審大腦」累積多年的量化信用風險管理經驗所衍生出的智能徵審邏輯,再納入政府紓困貸款的規格考慮後,讓勞工紓困貸款在完成自動化徵審的同時,也兼顧一般案件的徵審需求。數位申請平台減輕了書面作業,智能徵審大腦把徵審人力使用在較複雜的案件,「流程機器人」則大幅地簡化中國信託銀行和信保基金的資料對接與交換作業,自動完成資料建檔、核保資料輸入工作。

中國信託銀行的全數位化申請平台,讓客戶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迅速而簡便地完成申辦,而全程數位線上快速徵審,更透過精準的數位流程,解決大量人力運用問題,提供客戶最佳貸款服務。


華南銀行首創全聲控 AI 行動銀行


面對純網銀的猛烈攻勢,華南銀行朝內修及外合兩大面向發展,一方面優化升級銀華南銀行 AI 金融助理「小 n」推出後,創下行動銀行交易筆數、交易總金額及使用人次大幅提升的亮眼佳績。(圖╱台灣金融研訓院)行 App、引入「減法思維」,推出全新數位帳戶 SnY 專屬 App;也瞄準場景金融積極擴大異業合作,期能從不同產業間挖掘更多潛在的金融服務場景,創造全新商業模式。

華南銀行首開全台先例,將人工智慧導入行動銀行,「我們採用 Design Thinking 的設計思考模式,與臺大產學合作,解決客戶找不到想用的功能、操作流程冗長等問題。」華南銀行總經理張振芳表示。華南 AI 行動銀行與 IBM Watson 合作,將語意分析技術落實在實際交易面上,具 AI 全功能導航、全面聲控輸入與多輪對談互動等突破性功能,客戶只要說出需求,AI 金融助理「小 n」就能從超過 100 支的行動銀行功能中,導引客戶快速完成交易。這項功能推出後,創下行動銀行交易筆數成長 262%、交易總金額提升 194%、使用人次提升 420% 的亮眼佳績。


內修+外合,迎戰純網銀攻勢


AI 行動銀行只是華南銀行金融創新與轉型的其中一項成果。近年大力推動的「金融服務+AI」計畫,運用 AI 技術,從內到外翻轉客戶的金融服務使用行為。導入 OCR 視覺辨識技術、AI 資訊分類及分流技術與機器學習提升數據處理精準度等三大 RPA 流程,解決原本大量且重複性的作業,全面智能自動化處理後,不僅業務處理量達全國第一,人力投入更從 150 人減少為 70 人。2020 上半年推出全由 AI 研判市場趨勢與多元演算法的智能理財「華南好基智」;下半年,AI 智能客服升級為 AI 智能客服 2.0「說得好機器人客服」,將各類型金融問題的平均準確識別率提升至 9 成以上。


看來,純網銀確實是發揮了鯰魚效應,這一年來,傳統銀行都卯足了全力,積極地進行數位轉型,畢竟傳統銀行擁有良好的品牌以及客戶基礎,只要跳脫舊思維,從上述這些案例來觀察,仍是具有創新能力以及競爭力。




全文&圖片來源:<鉅亨網>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69271



JPMorgan中港基金主管看好金融科技板塊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1-05    點閱次數  2134


近年科技開始融合至各產業,JPMorgan中國及香港基金業務總監及董事總經理吳家俐,亦看好科技相關產業。吳透露,尤其是今年,環球整個生態環境變動,投資者取向亦有很大改變,特別偏向數碼化技術及產業。

而在眾多科技範疇中,吳家俐就對金融科技特別關注。她指出,金融科技範疇眾多,有虛擬保險、虛擬銀行等,而當中對基金投資行業亦有不少機遇。


她留意到,疫情發生前,香港人大多透過客戶顧問去查詢投資資訊及策略,基金銷售較少在線上進行。「但疫情下,銀行關門,客戶足不出戶,亦有更多時間在網上查看投資資訊,投資亦較多在線上進行。」她補充,在線上,客戶只要幾個步驟就能下單購買,對客戶而言更簡便,因此未來會考慮與虛擬銀行合作。


吳家俐認為,科技的確能帶來不少機會。「數碼化為我們帶來大改變,要如何擁抱改變,心態必須要準備好,同時亦要讓自己更有創意,以更創新的方法解決事情。」



金融科技應用 加速保險創新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0-11-09    點閱次數  2109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未來金管會將持續檢討、鬆綁法規符合業者期待。她也期許保險業透過金融科技應用,除了「順利轉型」、「降低成本」、讓民眾享受「更便利服務」,也能達到「普惠金融、並提升社會責任」。

施瓊華指出,金管會當年提出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最重要的精神是希望透過科技改變帶動金融產業升級,但擁抱科技是要「負責任的創新」。從現在回頭看,保險業在這4年應用科技研發的商品,大致有幾項成果,比如UBI車險商品發展,因為保險業取的資料難度高,初期遭遇不少困難,第一家推出的是明台產險結合行車記錄器的UBI商品,金管會為此也修改了監理配套措施;另外還有南山產險與電動機車Gogoro合作里程計費保險等。

第二個是外送平台破碎型商品,包括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以及安達產險都研發出透過外送平台APP系統對接方式,推出外送員團體傷害險,現在共享單車也朝這個方向努力。

外溢保單部分,以商品設計促進民眾健康,有8家產險推出35張保單商品,保費收入與件數都在持續成長中。

理賠聯盟鏈 一次送件所有保險理賠
施瓊華指出,過去保險業缺乏身心障礙者數據,多數要仰賴再保資料,在核保與商品訂價上受到很大挑戰,今年也促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資料與健保資料結合,將身心障礙者罹病率、住院以及手術等經驗資料做加值統計,希望能在2-3年內建立起來,未來保險業就有本土的身心障礙生命表可以使用。

施瓊華並稱許今年7月由11家壽險業組成的「保全/理賠聯盟鏈」的實驗,也就是一次送件所有保險公司理賠的服務,迄今總轉送紀錄達5萬多件;施瓊華說,試辦結果可以期待,由於現在仍有保單範圍限制,若試辦成功,未來將擴大到更複雜的功能、更多樣的保單理賠。


原文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10025



金融科技夯 專利數衝高 去年達600件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0-11-08    點閱次數  2041


迎戰數位金融時代,金融業投入金融科技發展三大指標同創三年新高,包括投入金融科技經費、負責金融科技員工比率及取得金融科技專利件數,分別有165億元、2.87%、600件,都是三年來最高,預估未來在普惠金融趨勢帶動下,還會持續成長。

近年金融科技發展蓬勃快速,為協助業者排除發展金融科技面臨的困難,並提供必要協助,金管會提出「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做為未來三年推動的依據,希望能達到形塑友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系等願景。

金管會官員表示,為掌握金融業投入金融科技發展情況,金管會請金融總會從2018年開始調查前一年度國內金融業投資金融科技的概況,調查對象共299家。

根據最新調查資料,跟金融科技發展有關的三大指標,連續三年創新高,包括第一,金融業者投入金融科技發展總金額,去年有165.2億元,是三年來新高;今年預估投入金額會再增加到188.8億元,續創新高。

若以平均每家業者投入金額來看,去年有5,524萬元,較前年的3,936萬元,增加40.3%。

今年預估金額188.8億元來看,平均每家業者投入6,314萬元,也將持續成長14.3%。

其中以銀行業133.5億元最多,其次是保險業40.4億元、證券期貨業11.4億元,周邊單位也有3.5億元。

官員表示,金融業投入金融科技發展的金額穩步成長,金管會將持續協助金融產業的數位轉型及創新,以提升金融業整體競爭力,並達成普惠金融的目標。

第二,負責金融科技相關業務員工數,去年共有8,824人,其中銀行業6,364人、證券期貨業990人、保險業1,114人、周邊單位356人。

整體負責金融科技相關業務員工人數占總員工人數的比率,去年為2.87%,較前年的2.44%增加,創三年來新高。

第三,金融科技專利案件,金融業去年提出申請件數有844件,通過600件,是三年來新高。

官員表示,每家業者的平均申請案件數,去年是2.82件,比前年的1.98件增加。

平均通過件數,去年有2.01件,也比前年的1.68件增加。顯示金融業者積極投入金融科技創新研發。

金管會調查資料也顯示,金融業成立專責部門或團隊,推動金融科技業務的家數,也明顯增加,到去年底止,已有97家金融機構成立推動金融科技業務的專責部門或團隊。

除此,也有不少金融機構成立金融科技研發部門,到去年底已有58家設立,積極投入金融科技的研發。


原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978997



Z世代愛個人化投資平台 機械人投資顧問興起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0-11-05    點閱次數  2053


金融科技公司Quantifeed早前就發佈調查報告《財務健康報告 — 香港人對投資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希望了解香港人的財務健康及財富管理習慣,以及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報告中提到,近7成受訪者認為財富管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環,唯不夠3成人滿意他們現時的財務狀況。受訪者主要透過媒體(61%)、家人朋友(50%)獲取投資建議,有54%受訪者從未向專業投資顧問索取任何投資建議。但另一方面,卻有高達83%受訪者希望取得個人化投資建議及財富管理服務,但就有61%受訪者表示,財富管理服務欠缺透明度及自主性,擔心投資顧問另有所圖。


投資興趣大 但難以入手

新冠肺炎疫情下,62%受訪者在疫情期間曾經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但當中44%受訪者就沒有諮詢專業的投資顧問,只是自行調整投資組合。Quantifeed北亞地區業務增長總監陳冠成表示,現時不少人都對投資有興趣,但奈何就難以入手。

現時不少人去做投資,但就選擇不經過專業的投資顧問,主要看新聞、家人朋友分享,現時88%香港人都有投資,但大部分人都至是投資股票、MPF,不懂得分散風險,因此投資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

報告中提到,每4位受訪者中就有3位表示對機械人財富管理科技感興趣。當中生於數碼時代的Z世代,即18至23歲的年輕人,85%的受訪者表示,期待新型投資方案,72%受訪者願意透過網上平台投資。陳冠成亦總結本地年輕人對投資的方面需求。


「他們對投資主要有3大需求:包括具透明度的平台;投資門檻較低;以及個人化投資建議。」他解釋,年輕一代希望投資平台簡單易用,且隨時看到新聞及個人化投資建議,同時希望能夠1、2萬元的低門檻就可以做到投資。

銀行傾向將技術平台外判

近年金融科技在本地快速興起,虛擬銀行、虛擬保險公司開始運作並為人所熟悉,大眾亦開始習慣利用網上或流動電話理財。陳冠成指出,從前銀行都會自己研發新式業務,但留意到近年銀行發展,他們都喜歡將新業務的技術研發工作外判出去。

鑑於金融科技熱潮席捲全球,陳冠成表示,Quantifeed近年就與不同銀行合作,幫助銀行建立機械人投資顧問平台。「不同銀行客戶對平台搭建都有不同考量,有些要面向比較專業的投資者,有些則面向投資經驗相對較淺的投資者。」
由於銀行客戶的個人資料非常敏感,要在雲端存取,或讓客戶擔憂。陳指出,雖然放上雲端的用戶資料都有隱蔽性,即使被抽出亦難以辨認用戶身分。「但不同的銀行客戶都採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會自己存取用戶敏感資料,有些會放在雲端,亦有銀行客戶會選擇混合(hybrid)模式。」


原文來源:https://reurl.cc/j5a95n




桃園航空城強化數位金融 預計打造金融科技實驗園區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0-10-30    點閱次數  1958


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計畫「桃園航空城」,不僅是桃園的重大建設,更是臺灣未來百年發展最重要的旗艦計畫!作為臺灣面對世界的門戶,亞洲的軸心,桃園有機會發展成另外一個國際金融重鎮,成為臺灣經濟對外櫥窗嗎?昨(22)日由桃園航空城公司主辦的「2020 桃園航空城產業座談會」,便以「金融科技專區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討論專區設立方向,邀請金管會、桃園市經發局、桃園市地政局及臺銀、合庫、土銀、台北富邦等多家銀行代表共同出席與會,探討數位金融科技未來應用,期許未來臺灣經濟發展能從桃園起飛,成為連接國際金融的樞紐。


桃園航空城公司許又銘總經理表示,未來桃園航空城發展將聚焦在鄭文燦市長所推動的「機場經濟學」概念,整合桃園國際機場與周邊產業發展,成功匯聚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將桃園建構為亞太地區經貿樞紐。要讓桃園航空城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除了人流物流之外,金融也是重要的因素,金融專區涵蓋境外金融中心、金融機構進駐聚落、金融創新園區,藉由銀行的新分行設立,提供當地服務需求;並協助產專區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各項金融需求。他表示未來金融機構將慢慢走向無實體金融機構,提供數位金融服務,同步發展金融資安產業及金融研發中心,並導入國際人才進駐。未來桃園機場不僅將擴大營運能量,更結合四大核心產業、智慧城市的發展,帶動臺灣經濟發展,再加上金融機構進駐,商機可期。


政治大學監理科技創新實驗室臧正運執行長說,臺灣能不能成為另外一個國際金融重鎮,打造境外投資實力,法規是很大的因素,境外資金回臺,中央政府是否需要課稅,或提供多少優惠稅額,短時間需要中央政策逐步開放,還需遠程考慮,是否能成為海外櫥窗效果。對於境外金融,與會銀行業者建議可以仿照香港的專區規劃,在境內設立但可以當作境外,法令也比照境外,法令稅務該融合鬆綁,並與境內做區隔,這樣國際金融與創投業才有可能進駐。金融科技帶動的數位轉型已成為全球主要趨勢,金融科技專區需要發展金融科技特色,包括在策略引導特定類型產業進駐、並創造深化、差異化;同時配合產業需求來發展金融科技,例如要引進那些方面的金融產品及服務等。在AI技術成熟的現在,也可以推動無實體的金融機構或服務。


綜合會議中各專家學者討論,航空城未來設立產專區從短、中、長期的目標來看,可以分成聚落型專區、資源型專區、法規型專區。短期以實體聚落為主,中期以虛擬數位化為主,重心放在資源性專區,如無實體金融、數位轉型研發、境外國內專家進駐等。法規政策開放需要時間,為未來長期規畫目標。活動出席之各銀行代表對於桃園航空城設立金融專區均持正向樂觀態度,期許桃園航空城未來可更逐步聚焦在實體、虛擬數位化、法規特許金融專區等方向努力。臧正運教授表示,英國倫敦東二區的金絲雀碼頭,號稱倫敦「新金融城」,匯聚了50%以上的英國前百大公司和100多家歐洲前500大企業,每天有超過12萬人在這裡工作。未來,期許桃園航空城透過打造金融科技實驗園區,招商、產創專區,讓桃園有機會轉型成為國際金融示範區。


原文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489882



©2024版權所有: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