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

普惠的威力

活動期間  2020-10-06    點閱次數  1623


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預計在10月中旬對外招股,料將成為史上最大IPO案,公司市值並可望推升到6.5兆元新台幣之譜。這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大事,自然必須關注。

但,一家從第三方支付起步、成立僅17年的公司,竟能創造出「史上最大IPO」、「全球金融業市值前3大」的成績,背後代表的意義又不止是財富數字而已。

 

螞蟻上市,讓我想到5年多前《今周刊》的一個封面故事,題目是「未來銀行」,文中預告金融科技(FinTech)即將改變銀行業樣貌。5年前的一些採訪片段,今昔對照,甚有呼應。

 

當年還在IBM服務的賈景光說:「以前,銀行的對手就是銀行;未來,對手可能是阿里巴巴、是騰訊……。」預言了支付業者終將分食銀行商機。報導中也引用了一份北美調查,顯示民眾高度期待第三方支付業者如PayPal、Square能跨足銀行服務;如今,前者市值超過2千億美元,後者的8百億美元也贏過高盛。

 

「它有金流,也知道每個人的消費行為,以此作為基礎⋯⋯。」當年一位銀行業者如此解釋阿里巴巴揮軍金融的潛在能量。這些年,螞蟻也確實把消費數據當成利器,藉此將業務範圍輻射到小額借貸、保險等眾多領域。透過金融科技,沒有信用資料或財力證明的農民、小販等,也可以借到錢、保到險,金融科技底下的「普惠金融」概念,獲得了一定實現。

 

或許,中國有其特殊條件與養分,中國以外的任何一地都無法再造類似奇蹟,螞蟻的未來也還待考驗;但無論如何,當螞蟻被資本市場高度認同,此前關於金融科技趨勢的種種想像,也像是有了一個絕對例證,其中,當然包括那個對於「普惠金融」的美好想像。

原文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973/post/202009290017/%E6%99%AE%E6%83%A0%E7%9A%84%E5%A8%81%E5%8A%9B




©2024版權所有: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