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

搶銀行生意 外籍移工跨境匯款沙盒實驗成功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1-05-10    點閱次數  2950



移工跨境匯款

新種金融業將搶銀行生意。金管會7日表示,統振及易安聯申請進沙盒實驗外籍移工的小額跨境匯款,從每月數十筆、匯款總額數百萬元,到目前已是每月數萬筆、金額數億元的匯款,二家公司目前都已獲准再延長實驗期半年,等待電支條例修法後,可申請有限執照。

金管會綜規處長林志吉表示,統振去年底就獲准,提高匯款限額與筆數限制,由每人每天限匯款3萬元、每月限匯7萬元、每年合計匯款上限36 萬元;提高為每月上限10萬元、一年匯款上限50萬元,單日則維持3萬元不變。而在統振申請提高匯款限額後,二家公司匯款限額將拉平。

同時統振與易安聯的沙盒實驗期限在4月29日就將到期,實驗成果應算成功,但必須等電子支付條例與電子票證條例合併,才會增加電支機構得兼營跨境匯款、或直接核准經營跨境匯款的有限執照,因此金管會又再核准統振與易安聯延長實驗期到今年10月29日,期間可繼續從事外籍移工的跨境匯款,等待法規上路才能申請執照。

林志吉表示,銀行單筆跨境匯款收費約600到上千元,但統振與易安聯單筆只收100~200元,且受理匯款後最快一個小時,外籍移工的家人或境外帳戶即可到帳。因為統振與易安聯是在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等地另有一帳戶,只要台灣確定收款,在國外的帳戶即轉帳出去,可比銀行透過傳統系統匯款的時間可能快上一天,因此在台外籍移工越來越多人利用這二家公司進行匯款,單筆金額可能都在數萬元。

這二家公司因為同時從事外籍移工仲介等事宜,因此希望增加跨境匯款,可協助移工匯薪水回國外家鄉,進行一條龍的服務。

未來法規通過後,統振與易安聯要申請電子支付執照,成為金融機構,還是只申請跨境匯款業務的證照,之後如何管理,銀行局方面表示,電支條例已送行政院審查,未來若立法院完成三讀,將再訂相關子法管理資本等問題。



聯徵資料開放新創使用 有助未來營運

活動期間  2020-11-27    點閱次數  3072



科技新創業者引頸期盼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開放介接,明年底前可望正式上線,銀行局表示,開放介接的「第二資料庫」預計2021年10月前完成測試,初步規劃四方案、三大類先行,包括加值過的信用評等表、政府公開資訊及聯徵自行開發測試資料先行。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9)日表示,提升台灣金融科技的國際能見度,應公私合夥,即政府與民間部門一起努力推動金融科技,聯徵中心董事長郭建中表示,聯徵中心將建置第二資料庫,供新創及科技業者可查詢,進行客戶基本的身份認證,以利發展新業務。



科技業垂涎聯徵資料,主要為了解客戶、降低信用風險,雖然第二資料庫不會直接把銀行原始往來資料,給科技或其他相關業者,但未來科技業者無需先進監理沙盒,也可以使用聯徵中心加值過的信用評分資料,有助科技業者了解客戶,提供更多創新服務給「金融小白」們,有利國內金融科技環境發展。

銀行局主祕童政彰昨日表示,金管會今年跟金融科技業者面對面溝通,業者對運用聯徵中心資料表達需求,但聯徵中心是採會員制的財團法人,資料提供有限制性。

不過,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期許聯徵中心積極回應金融科技業者需求,因此聯徵中心訂定四策略方案。

包括一是跟金融科技業建立溝通平台;二是發展多元管道查詢平台(第二資料庫);三是推動跨業合作,四是協助建構產業鏈,建立一套公會自律機制。

最受關注的第二資料庫平台,聯徵已有短中期計畫,童政彰表示,聯徵初步研究希望開放的範圍有三。

包括一、跟信用訊息相關資訊,聯徵自行做過加值的資料,針對特殊目的運用場景可公開,例如銀行做紓困或小額貸款要做申貸核准,可用聯徵加值過的信用評分J10報告。

第二部份是已公開的公務機關資料納入介接,如戶役政、交通裁罰監理系統資料等,或是國發會的My Data資料庫。

三是聯徵自己開發的測試資料,細部尚在規劃中。

據聯徵中心規畫,時程上明年10月前完成測試,明年底正式上線。

至於誰可以使用第二資料庫?童政彰說,會員(指銀行)直接連線即可取得原始資料,但若直接開放給非會員,有資安上的疑慮,聯徵想到用加值資料代替,因此有建置第二資料庫的發想,但使用對象及如何加入還在規劃中,未來適用對象不必是會員,但一定是資安需符合達一定標準,並在客戶同意下才能查詢相關聯徵資料。


原文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5029199




金融監理科技先聚焦申報數位化,更靠黑客松尋找更多法遵與監理科技解方

活動期間  2020-11-26    點閱次數  2869

在國際上,推動監理科技(SupTech)儼然成為趨勢,像是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就與相關業者共同發展數位監理系統,並採用區塊鏈或API等技術,來達成監理目的。

FCA也在2016年起,便開始發展監理科技TechSprint共創機制,由主管機關提出主題,邀集產官學創跨域專家,每年舉辦2次TechSprint活動,共同協作金融監理數位化案件。G20與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更在2020年4月,宣布共同舉辦TechSprint活動,發掘創新技術方案,來解決法遵與監理方面問題。

就臺灣金融監理機關發展監理科技,金管會在2019年已組成推動數位監理申報機制專案小組,找來中央銀行與相關周邊單位召開會議,共同研議發展監理科技。金管會表示,未來也將運用API、資料倉儲、大數據分析、互動式儀表板等,自動產出監理資訊,提升監理效能。

在監理科技推動措施上,金管會將採雙軌制執行,數位監理申報機制與現有單一申報機制並行,分階段擴大實施,先從純網銀開始,再來是票券業,以及銀行業推動數位監理申報。目前,純網銀的數位監理申報,金管會已委託中央存款保險、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共同合作,目標是「資料顆粒化」,讓監理機關將來更容易即時抓取資料,自行組合成金管會想要的使用方式。

針對監理科技,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目前金管會將主軸聚焦在「申報」的方向,並分成兩類資料,包括報表,以及如董事會會議紀錄這類平時需閱讀的文件,要透過關鍵字,把一些可能有風險的文件找出來。

做完申報面向,他提到,近期已請金管會各局處,提出自己在未來,對金融科技發展的方向。像是周邊單位如證券交易所,已在利用爬蟲技術蒐集資料,這也會是金管會未來將進行的方向。

金管會各局處今年將開始盤點、評估各自在監理自動化、數位化與智慧化的需求。預計在2022年,依照評估結果,並參考國外作法及技術可行性,研擬分階段導入數位監理機制。

今年,金管會除了推動數位監理申報,同時,也要透過舉辦國際監理黑客松,來發展監理科技。金管會委由金融總會、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及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共同辦理的2020監理科技黑客松,其實在今年8月中已正式開跑。

這也是臺灣第一個國際級監理科技挑戰賽,向全球展開為期2個月的招募。而該挑戰賽也是參考英國TechSprint的機制。黃天牧也表示,金管會可透過國際監理科技黑客松機制,去吸取好的監理科技概念。

監理科技黑客松歸納收斂出3大主題:eKYC、市場資訊即時監理、防詐欺或預警。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胡則華提到,銀行、保險、證券三局的人員在參與過程,所提出共通面臨的關鍵問題是eKYC。她也坦言,這部分是主關機關較弱的部分,所以,金管會才會想透過監理科技黑客松,公開徵求國內外團隊,尋求監理科技或法遵科技的解決方案。

監理科技黑客松截至目前為止,已收到62件來自海內外團隊的報名申請,金管會在11月初已進行書面審查,12月中將進行現場複賽,明年1月底進行決賽。

未來,也將針對評選出的優秀解決方案,由主辦單位協助推廣主管機關與金融機構導入相關應用。


原文: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1127



Allianz Perform安聯i效率 獲金融科技新型專利

活動期間  2020-11-13    點閱次數  2888


安聯人壽布局Fintech版圖,申請專利權成效卓著,再度以Allianz Perform安聯i效率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准新型金融科技「新型專利」,為台灣InsurTech寫下新里程碑。

Allianz Perform安聯i效率首創利用目標導向設計出管理保險業務活動的數位工具,改善傳統業務員績效管理的模式,並依整體目標具體評估業務活動量是否達標,協助新進壽險顧問快速檢視業務活動歷程、資訊,更有助壽險顧問的職涯發展與規劃;對具管理職的壽險業務主管而言,也可透過Allianz Perform 安聯i效率的目標管理模式,有效率掌握個人或團隊的工作進度,提升業務團隊整體績效。

安聯人壽匯集集團資源提供創新體驗及服務,致力成為亞洲數位生態圈及金融科技領頭羊。安聯致力於金融創新領域,不僅在FinTech、AI投入人力與資源,更在今年推動數位金融轉型,Allianz Perform 安聯i效率為安聯在亞太第一個數位績效管理平台,改變了壽險顧問推展業務活動難以量化、追蹤的工作效率管理問題,自2020年4月問世來,有97%的業務員使用其做為業務管理具,並於10月正式取得金融科技「新型專利」。其設計開發概念聚焦於業務管理及業務目標設定等,客戶資訊數位化,精準掌握客戶需求;在個人職涯方面,一目了然的個人/團隊績效表現,有助瞭解自己/團隊的事業發展目標;業績目標訊息集中管理,可依照業務規模大小,分配計算每月活動量,高績效時間管控,讓業務員效率及收入翻倍。

在面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下,壽險業要如何掌握住這次的變動契機呢?安聯人壽認為金融科技專利是支撐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關鍵,能維護創新研發之權益及保有競爭之優勢。

原文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106000451-260203?chdtv



陸央行點名阿里、京東「大到不能倒」 須加強監理

活動期間  2020-11-10    點閱次數  2875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IPO前夕,馬雲等相關高層遭到證監會等4機關約談,雖然未公布「監管約談」內容,但是就在前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金融時報發文,直接點名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科技公司成長迅速,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發展,已經造成壟斷和不公平競爭,此外監管單位科技比不上這些科技公司,「難以識別高科技的『黑箱』」、「大到不能倒」,所以要緊縮尺度、加強監理。

大陸人行旗下的金融時報以題為「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長文指出,這些大型網路公司進入金融體系,已經「大到不能倒」,產生各項風險,包括市場壟斷、監管套利、系統性風險等一系列問題。

文章指出,在加快建立大型互聯網企業有效的監管框架下,要「加強頂層設計」、「嚴格市場准入」、「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在平衡個人資訊保護的基礎上,,加強數據監管和防止數據壟斷」,還要「發展監管科技,提升風險識別、防範與處置能力」、「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

文章特別提到,這些網路企業,使用前沿信息技術,往往給監管機構風險識別、監測與處置造成困難,「無法識別高科技的『黑箱』」,以致在強化監管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理科技的進步。

文章還點名螞蟻小貸「花唄」的用戶量超過1億,其中約50%分布在三線以下城市;螞蟻科技手上有逾3億「信用白戶」建立了數位信用記錄,展開線上實時風控。截至今年第二季,天弘基金餘額寶規模達人民幣1.22兆元,個人持有比例99.99%。理財通客戶數量突破1.5億,管理資金保有量達人民幣9,000億元。


原文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4984301



金管會訂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 八大亮點

活動期間  2020-11-08    點閱次數  2846


為形塑友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系,金管會將在三年推動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方案,明年將推動八大亮點,包括設計金融科技證照,及研擬開放金控與旗下子公司間可以共享客戶資料等。

為協助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提出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其中明年可以端出的措施,就有八大亮點。

包括第一,由金管會周邊單位設立金融科技共創平台,協助發展監理科技、招募與遴選金融科技形象大使等。

第二,金管會將協調周邊單位建立金融機構與TSP(第三方服務公司)合作資訊揭露制度,並揭露參考。

第三,推動資料共享,研擬開放金控與旗下子公司間共享客戶資料,以降低金控集團經營風險,提升經營績效。

第四,設計金融科技證照。未來金融機構要申請相關業務時,必須有一定比率人員具有金融科技證照,藉以鼓勵業者培養金融科技人才。

第五,研議調整金融業負責人等資格條件規定,增訂科技、資訊等跨領域人才,可擔任金融副總、協理及經理等高階主管,以符合數位金融發展需求。

第六,推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讓跨機構線上開戶更加便利。

第七,由金融科技創新園區規劃「場域實證」機制,包含參與的團隊資格、可辦理實證的案件性質、輔導諮詢流程、實證作業等。第八,由園區研議針對不同金融科技商業模式或技術服務業者,建立及維護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名錄,以提供生態系各角色參考,鏈結優勢。

原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979000



AI取代人力作業 法遵精準有效

發表人  開放金融創新實驗室    發表日期  2020-10-06    點閱次數  2807
為了推動金融科技(FinTech)得以加速落實,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2019年底共同創立了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在國外相當熱門的法遵科技(Regulation Technology,RegTech)與監理科技(Supervisory Technology,SupTech)也是其關注重點。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政大金融科技中心擅長借鏡國際經驗來研擬管理策略、創新應用情境,但實際要落地則須仰賴IT技術,偕同MIC正可扮演金融機構與委外IT廠商之間的連接器,讓金融業在法規遵循或風險管理層面能夠數位化,主管機關亦得以放心地鬆綁解套以推進金融科技。

此外,金融業掌握的資料過去都是以紙本為主,數位化之後可運用大數據分析建立人工智慧應用情境,把保險、證券、銀行相關的監理科技與法遵科技相互串聯,不僅金融機構得以降低法遵的成本,主管機關則藉此達到即時監理。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李震華說明,監理科技與法遵科技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皆是以危害防範為目標,運用規範條文的手段來達成。問題是,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監理單位制定的法令調整頻繁也更加嚴謹,金融機構則為了法規遵循投入大量成本,「以2017年分析數據來看,該年度銀行業在合規方面的支出約為2,700億美元,佔企業營運支出的10%。」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資料數位化之後,可運用大數據分析建立人工智慧應用情境,把保險、證券、銀行相關的監理科技與法遵科技相互串聯,不僅金融機構得以降低法遵的成本,主管機關則藉此達到即時監理。

因此初期探討法遵議題會以降低成本為主要切入點,先奠定危害防範的基礎,進而優化效能。從監理機關來看,目前發展監理技術是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於2019年提出監理技術應用範疇為主要架構,核心功能為資料搜集與分析。現階段正在積極進行的是資料蒐集,以此為基礎運行分析,讓被動管理得以轉化為主動防範,如此才得以降低合規成本的需求,轉往緩解業務風險損失。

基於資料倉儲起家的捷智商訊,客群幾乎都是銀行、證券、壽險,對於金融業的資料、作業程序皆相當熟悉。捷智商訊科技董事長林群國表示,近期上線的純網銀提供即時交易,當然監理亦須跟進,這三家純網銀都是由捷智商訊運用API設計法遵報表,主要原因即在於捷智商訊有能力掌握金融業後端資訊系統,同時懂得新的監理科技,才得以輔助落實。

捷智商訊科技總經理楊秀怜說明,事實上,主管機關在自動化申報與即時監理已開始踏入系統化,純網銀也已完成建構,接下來是研擬檢核機制,以確認數據精準無誤。捷智商訊發展的自動化系統,志在建立反洗錢的智慧法遵,幫助法遵單位降低大量人力作業程序,並且引進人工智慧,藉此降低人力執行資料搜集與解讀,進而達到更精準的判斷與預測。



政大監理科技實驗室執行長:開放銀行更大層面是消費者賦權,共有3大法治工程需建構

發表人  開放金融創新實驗室    發表日期  2020-10-02    點閱次數  2848

臺灣開放銀行第二階段預計在今年底前正式上路,今天(9/29)在一場臺灣金融科技政策發展研討會中,政大監理科技創新實驗室執行長臧正運,探討了開放銀行中除了技術、業務規範以外,消費者賦權這層面需做的基礎工程。


臧正運表示,一般大家所談的Open API或Open Banking,目的是希望增添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權,讓消費者可以透過跟第三方服務提供者(TSP)往來,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商品與服務。作法上,是透過消費者授權,讓TSP業者向銀行介接消費者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在這過程中需進行資料的移轉跟分享。

不過,臧正運認為,應該要把Open Banking帶到更大的層面,那就是消費者對於自身資料的主控權,以及資料的可攜權。應由消費者決定,如何在各個往來的金融機構、TSP業者、未來生態系發展中的業者等資料管理方之間,進行資料分享與移轉,而目的都是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元的服務。所以,他提到,消費者賦權指的是讓消費者取得對自身資料的主控權,使得與其來往的金融服務提供者,為他帶來更多便利、多元的選擇。


從Open API走到消費者賦權,臧正運強調,這之間有龐大的法治工程需要被建構。而「法治」包含了法律與制度,在法律層面,個資法就是個議題,以及TSP業者能否被主管機關納管;制度層面包含,是否有好的身份驗證機制,以及消費者同意權管理機制。

在消費者賦權法治工程的建置,臧正運認為,又分為3大面向。第一項是,必須拉高銀行與TSP業者兩者之間合作的誘因。他解釋,現行模式是折衷、穩健的選擇,但是,在這過程中可能會讓銀行失去與TSP業者合作的誘因。因為,TSP業者透過自律規範被間接納管,銀行就必須承擔TSP業者發生事故的最終責任,這時,TSP業者就會處在與銀行不對等的關係。

他建議,如果能把TSP放在開放銀行的參與者角色,與銀行一樣被主管機關納入正規的管理,讓銀行不再承擔最後的管理或監理責任,銀行就會比較願意跟TSP往來。

第二項是,建立數位信任。臧正運提到,在消費者賦權過程中,如何妥適管理發生在不同資料移轉處理之間的風險規則問題,也是一大重點。第三個面向是,消費者在這過程中到底有沒有拿到資料主控的權利,以及,是否能賦予消費者做同意權管理的機制?他更以澳洲現行制度舉例,澳洲的作法是,不管是銀行還是TSP業者,都必須有一個同意權管理儀表板(Consent Management Dashboard ),在此介面,可讓消費者知道自己基於何特定目的,授權銀行把資料給某一方,授權的時間又有多長,授權時間何時失效,以及何時曾經撤回授權。

有了儀表板做完整管理,臧正運認為,倘若臺灣在制度配套上有同意權管理機制,消費者才有可能在過程中取得真正主控權利。

臧正運建議,從中長期來看,臺灣推動開放銀行,勢必走到法律修改或法律調適。在開放銀行第二階段,需思考如何正式把TSP業者納入法治管理的一環,可以是修改銀行法,或是透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解釋,將TSP業者納為主管機關公告的金融服務事業,或是其他立法的選擇等。

下一階段,臧正運認為,可以朝向發展跨業的消費者資料權。他解釋,資料賦權的目的終歸是提升消費者的選擇,以及擁有資料的主導權,而這場景不只能在金融場域發生而已。目前,像是英國、澳洲都開始在思考跨業的資料賦權可以如何進行,澳洲的作法是在消費者競爭與保護的法律中,明文賦予消費者資料權,包括個人與中小企業都擁有資料權,可以要求資料管控者,在透過消費者的授權同意下,把資料移轉給第三方或消費者自己。

另外是,未來的監理分工。臧正運提到,個資隱私保護會是未來所有跟金融科技有關的發展中,重要的環節,在這環節可以做的事,他建議,等到臺灣有個資法的專責機關出現後,可以由金管會跟該個資法主管機關共同進行監理分工,由金管會負責TSP業者的納管註冊,個資法的主管機關則受理跟TSP有關的個資隱私相關爭議,以及執法面的調查。文⊙李靜宜



臉書成立新部門 整合數位金融

活動期間  2020-08-19    點閱次數  2897

臉書為了加速搶攻金融服務市場,近日成立新部門Facebook Financial,一手包辦線上支付、虛擬貨幣及電子商務等數位金融服務,由臉書虛擬貨幣Libra共同創辦人馬可斯(David Marcus)領導部門。

臉書自去年宣布Libra發行計畫後,便開始布局數位金融服務市場。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後,電子商務需求暴增更讓臉書加緊腳步追趕對手亞馬遜。

臉書先是在去年11月推出線上支付服務Facebook Pay,讓用戶直接在臉書主程式及Messenger應用程式內進行線上支付。為了和市面上眾多線上支付服務競爭,臉書特地挖角前任PayPal主管卡斯瑞爾(Stephane Kasriel)領導Facebook Pay團隊。

未來幾周內,美國用戶除了使用臉書及Messenger之外,還能直接在Instagram介面使用facebook Pay。今年5月疫情期間臉書也趁機推出Facebook Shops電子商城,讓賣家在臉書或Instagram開設線上商店,被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喻為年營收300億美元的潛力事業。

上述各項金融服務再加上Libra及其專屬的電子錢包Novi將全數納入Facebook Financial部門,由馬可斯坐鎮管理。臉書表示這麼做是為了讓眾多付款功能在不同應用程式之間運作流暢,並確保各環節從決策、執行到法規都維持一致性。

然而,臉書在金融服務市場動作頻頻已引來各地政府高度戒備。去年臉書發表Libra發行計畫後,遭到美國總統川普、聯準會主席鮑爾及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瓦特斯(Maxine Waters)強力抨擊,就連歐盟官員也揚言防堵臉書打入歐洲金融服務市場。


全文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316961.html




中美冷戰可能使比特幣受益

發表人  研究員    發表日期  2020-06-11    點閱次數  2919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經濟發展下,原先得到順利進展的美中貿易談判破裂,翻轉美中關係為全面性冷戰;專家預估,在美中新一波冷戰下,將重新劃分世界經濟疆域,並將嚴重打擊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預期全球資金流動將受到顯著衝擊,然而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由於其技術與交易特性,使其可望成為在美中角力戰下最佳的避險工具。


©2024版權所有:數位金融創新實驗室